newwang 发表于 2017-2-17 22:17:19

拿什么来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周末?——深度剖析上海教育改革(二)

本帖最后由 newwang 于 2017-2-17 22:21 编辑

拿什么来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周末?——深度剖析上海教育改革(二)教委对杯赛组办方的约谈,立竿见影,奥数三大杯立即停办或更名。经过一天的消化,网上的各个微信圈、QQ群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议,内容竟然如出一辙的表现出“担忧”。
担忧之一,这次改革是来真的吗?还是一阵风?家长就怕一阵风,刚开始觉得凉快,等风过了,才发现头发凌乱,反倒是不如从前。
我们来看看这次教委的反应,首先自然是接受媒体采访,谈了具体措施,提出“要举全社会之力,着力形成市、区、校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体系,综合施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然后各个区县教育局纷纷呼应,例如浦东教育局再次对全区教师重申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相信关注国家大事或者经常看新闻联播的家长,看到这些具体措施,立刻会有一种感觉。什么感觉?这分明就是国家现行的“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完全通过规范学校方,从而达到遏制培训机构疯涨的目的。举个例子,不允许学校师资力量参与机构辅导、规范招生考试杜绝超纲、民办学校招生只限一轮面谈等等,政策完全是从自身源头开始入手,掌控在自己手中。试想,如果切实按照这个方案,那些培训机构没有名师支撑、没有名校神秘考之类的诱饵,吸引力自然大减;更为重要的是,考试不允许超纲,不超纲谁还去机构学啊,老老实实在学校学不就行了,反正考试就考书本上的内容。所以,如果这些措施都能落到实处并且能坚持多年,那么社会上即使有教育机构存在,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畸形”。家长完全可以按照孩子意愿去选择培训,而非“跟风”培训。
担忧之二,同样在朋友圈、QQ群,大量的恐慌性帖子吸引了公众目光,诸如把“减负”看作为减掉老百姓活路,这会是真的吗?还是哗众取众?或是别有用心?
其实,“减负”最直接减掉的应该是培训机构的财路。培训机构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这次改革力度将是前所未有的,作为盈利为目的的他们,当然恐慌。对于大机构而言,或许现在生源并不受太大影响,但不可否认,一波又一波的教育“供给侧改革”,势必让家长们不再盲从,不再跟风。而对于小机构而言,这次改革的浪潮很有可能就直接阻断了其生存的空间。找不到名师,吸引不到生源,势必倒下一大批。所以,一时间“拼爹”、“靠关系”、“条子生”等极大刺激普通百姓的字眼出现,大家细细想来,就能明白这种担忧的制造者是何方。说到这,笔者觉得,喜欢上海的理由是什么?在上海生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喜欢的理由很多,优势当然也很多,但是有一种优势叫作“公平”。在上海,你完全可以照章办事,不用熟人、不用关系,只要符合规定即可。以前看过篇文章“脑子进水了才去东北投资”,而上海则恰恰相反,政府的风格、人的意识,决定了上海公平的基础。笔者也曾听朋友抱怨过,为了孩子能进名校,找到了某名校的创办人嫡亲,可最后学校仍然严格按照考分来,仍没能如愿。朋友在遗憾的同时,也深感学校的公正。其实,名校也不是“傻子”,要那么多“条子生”干嘛?要了之后自毁长城吗?最后的升学率摆在那里。再退一万步说,权贵子女还怕毕业吗?所以,“减负”,其实减了培训机构的活路,反倒是让普娃们看到了希望。
担忧之三,大家发现,其实这次首当其冲的“三大杯”,有些只不过说2017年暂停,有些只不过是更名。本周末,下周末,仍有考试。我们还考吗?考了还有用吗?
这又得从源头说起。在上一篇中,笔者指出现在的政府,是强势政府,但是强势政府的作用是体现在维持社会公平公正的秩序上,这种强势不是对立于普通老百姓的。好,一切改革都有一个缓冲期,哪怕是一刀切,也需要考虑公众的心理感受。于是,“三大杯”,可以给你更名;周末的考试,可以让复习已久的学生去考。但是,家长们,千万不要以为杯赛更个名,政府就默认了,这也太小看政府的智慧和智商。笔者相信,过了这段缓冲期,让家长有了心理接受能力,这些杯赛,你们将会是在哪里?当然,这些奥数机构依然可以拥有自娱自乐的权利,但是理智的家长看明白形势后,相信会有自己的选择。是继续学奥数报杯赛拿到一个学校不看的成绩,还是根据孩子特点培养其特长,或是注重对孩子一生都有用的能力培养?这倒是家长需要思考的。

综上,家长的担忧实属正常,毕竟事关切身利益。政府如何给于家长信心,如何下好这盘棋,我们拭目以待。

那么,对于家长,我们该怎么做?
待续未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拿什么来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周末?——深度剖析上海教育改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