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71|回复: 0

小学-初中语文学习差异性解读|最难拉分科目,真是如此么?

[复制链接]

178

主题

180

帖子

628

积分

督导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8
发表于 2018-4-20 14: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今年3月下旬,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引发热会热评——150分的语文堪称雷打不动的江湖大哥,在中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结合高考“3+3”的大背景,以及上海即将统一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既有事实,初中语文的难度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课外文言文和作文两大部分,学生语文成绩的两极分化趋势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明显。
得语文者得天下,早已经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唯有拿下语文学科,才能顺利通关中考、高考。

然而小学和初中语文的学习侧重点是不同的
小学语文所讲授的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如拼音知识、字词知识、句子知识和阅读基本理解的知识。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更加广泛、丰富;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对阅读知识的运用,对修辞的学习。
初中语文还会加入文言文学习内容,这在沪教版的小学课本里是没有涉及的。
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偏重上都需要有一定的改变,才能更好适应部编版教材的学习,以及初中语文截然不同的授课套路。

因此,小编特此针对预初年级学生容易迷失的几大模块重点难点作详细解析,这些经典例题,换作你能答对几成呢?
拉开语文成绩的第一步——作文

一些家长有一个普遍的误区,认为写作水平靠的是平时的积累沉淀,以及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没法特意去培养的,让孩子们背一背满分作文,熟悉一下万能模板,然后再套作即可。殊不知这种做法是江湖大忌!60分的作文,万万不可如此草率大意。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必须培养孩子们的感悟力(文学素养),唯有如此孩子们才能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才有可能写出情真意切、语言优美、立意深刻的文章。
写作文,不是靠孩子在家盲目练习就有成效的,需要正确的引导。

上海的语文中考,近年来考的一直是全命题作文,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中考当中低分作文千奇百怪,但是高分作文,永远有规律可循的。

如下是一份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这些标准看似空洞,让有很多家长和学生也觉得很是不服。

那语文的作文我们在训练时该如何做到量化呢?
以本次新东方预初期中测试的作文题目
《又见,真好》为例:
在写作时,我们应当遵循的原则,就是先审题
什么叫审题?很多老师会说把题目多读几遍,但是这显然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如何审题,我们还得分步走。审题,其实就是要学会翻译题目。在中考当中,作文的要求永远只有字数、字迹和扣题的要求,但是对于题目,从来不会有任何的解释。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翻译题目”了。
1、首先,在看到《又见,真好》这个题目时,应当注意到“又”字,既然是又见,显然说明之前已经见过,这是两次或以上相见中的最后一次。而且对于文章的结构分布而言,侧重点也应该在第二次。
2、接下来,是这个“真好”的好字,到底好在哪儿?这么好了?有多好?一个个问题扑面而来。再整体看题目“又见,真好”,说明这最后一次见面带给了作者某种触动,使其感受到某种感悟,亦或是这对其造成影响让作者产生改变。
3、最后再仔细观察题目,会发现其明显缺少宾语的部分,又见谁?又见什么真好?这也就是我们唯一需要去选择的部分了。写人,又见老同学,又见幼时的好朋友;写物,又见母校,又见爷爷送我的那支钢笔;写虚,又见自己的勇气,又见我的童年。这个时候脑海当中的素材就会全部迸发出来。所以我们再来整理一下题目要求,它让写的是与某人/物/虚,多次相遇中的最后一次,它在你们不见的时候带给了你某种感悟,让你产生了改变,现在再度重逢。这,才是题目隐藏的要求。
大多学生在基本读懂题目要求的情况下依旧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谋篇布局是5,6年级孩子的一大弱点。他们会用大量的笔墨来交代故事的起因,600字中有将近400字写的是第一次见面留下的深刻印象,而到了最后草草收尾,“如今,为我们又再度重逢了,又见,真好。”这样的文章显然偏离了题目本来的要求,也就无法在考场作文当中得到高分。

拉开语文成绩的第二步——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考的必考点,也是学生的软肋。文言文的理解需要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有时候一个字的意思没有弄清楚,对整个文段的理解都有影响,做起题来也摸不着头脑。就考试而言,文言文和诗词歌赋还有文化常识也越来越成为考试的重点。所以家长和孩子一定要重视文言文的学习。


课内外文言文中的题型基本分为:实词考察、句子翻译、以及中心主旨的理解和概括。
实词需要同学们平时的日积月累,参考中考文言篇目点击中最后的150实词表,务必全部吃透,中心主旨牵扯到理解,在这里就不做展开。先来看看文言文中相对简单的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通常情况课内3分,课外3分,题型又一分为二:直接翻译和选择题。而选择题中最可怕的就是让考生辨别句子结构的了。

句子翻译: 相如闻,不肯与会。
错误示范:蔺相如听说了,不愿意去参加会议。

这句句子翻译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前半句没有猫腻,问题在“与会”一次。有很多学生平时多听新闻一定会听说“今天的与会领导有......”那么就会自作聪明地把这个词翻译成参加会议。想来也通,而且更可怕的是,这样的错误在检查的时候是不会意识到的。
其实在这里,它是一句省略句。“相如闻(之),不肯与(之)会”,省略了代词和宾语,而“会”本身可以解释成“见面”。如果学生无法辨别,那么就会丢分。

标准答案 :蔺相如听说了这些话,不愿意与他相见。

文言特殊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大难点,也就是文言文中的“语法”。根据研究调查显示,孩子在12岁之前是有能力自然习得语法的,而在12岁之后,只能通过线性的学习来习得。
因此正确的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拉开语文成绩的第三步——现代文阅读

无论在中学的哪个阶段,现代文阅读这一板块在整张语文试卷都中占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阅读分值高达40分,相当于四道数学大题、四篇英语阅读理解,而且更恐怖的一点是,孩子永远不知道现代文的题目该如何下笔,总是思考一番后即兴作答,最后只能以每道题拿到1-2分的结局惨淡收场!而熟练掌握了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的孩子每道题都可以做到接近满分,这一个小小的板块竟能在中考中拉开20多分的分差,成了家长和孩子最最担心的部分!


那么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孩子成为语文这门科目的佼佼者呢?

下面我们以本次新东方预初年级春季期中测试的一道经典题型为例,向大家介绍最科学也最容易理解的语文现代文答题方法。
文章节选:
黄昏,夕阳像个醉鬼,红着脸倒向西天。碎影斑驳,坠在脏乱的胡同深处,一缕深幽的斜阳落在“中华老字号”五个字上。酱红色铁门紧闭,有人踩着自行车打门前闪过,揿铃,撒下一串“叮铃”脆响,门里迅疾传来几声狗吠。要不是门脸儿的发旧广告牌,很难留意到这里曾是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北京美术红灯厂。
问:请简析第①段的写作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5分)

很多学生在看到题目之后,首先对“写作特点”四个字并不理解,但是看到了“作用“以后,便“豁然开朗”,拿起笔写道“表现了太阳很红”这几个大字,并表示对自己的即兴发挥很满意。
很不幸的是,刚刚的“太阳很红”只能拿到0分,这道题目的标准答案是:
“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来访的时间及北京美术宫灯厂环境的冷落衰败,隐喻了宫灯制作手艺的落寞,渲染了沉重压抑的气氛,为下文内容展开作了铺垫,流露出作者对宫灯制作手艺遭遇失传危险的忧虑和沉重的心情。”

看到这里,家长和孩子们是否会觉得这类现代文题目很难呢?
小编告诉你:并!不!是!哦!
只要掌握回答此类题目的标准答题格式,考试时遇到直接套用老师上课讲过的模板,就能轻松拿到全分!
遇到此类题目,首先孩子们应该做的第一步是:审清题干!只有明白题目问的究竟是什么,出题人出这道题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能把答案写到点子上。

题干中有两个关键词:1.写作特点   2.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先写出写作特点,再分析作用。
那么写作特点是什么呢?没错,回忆老师课上讲过的概念——写作特点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表现手法、修辞等等,然后我们结合原文内容发现第一段主要描写的是环境,判断出这道题的写作特点就是环境描写
接着我们来分析作用,这时候只需要套用模板就可以了
环境描写作用模板:
1.交代时间、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氛围
3.为下文做铺垫   4.表达了……情感
接着结合原文内容作概括分析,这样一道精美的答案就做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娃汇  

GMT+8, 2024-4-18 17:53 , Processed in 0.046395 second(s), 22 queries .

牛娃汇教育资讯

© 2001-2013 更多即时咨询,请加微信号:7366005,导入“牛娃汇”微信群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